>>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市县风采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又见山水别样新
——六盘山“山水工程”焕新生态纪实
2025-10-11 09:47:31   
2025-10-11 09:47:31    来源:宁夏日报

  10月7日,隆德县温堡乡温堡村,盘龙山脚下的一块狭长田地里,一台拖拉机拉着脱粒机轰隆作响前行。环视四周,田里的西葫芦采收已至尾声。顺着田边斜坡向上,盘龙山仍满目青绿,只在山腰平缓处,几片黄绿色玉米地点缀其间。

  “这里本来是一大片采砂坑。”隆德县自然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站站长赵军说,2023年6月,随着隆德县甘渭河流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让这片荒废了很久的区域在经历清理废料、平整覆土、栽植复绿等治理后,变为如今的模样。

  “这片原本就是砂坑,不好看也种不成,整治完后,村民杜盘山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大家的大碎田整合起来种玉米和葫子。”温堡村党支部书记张彦强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共种有780亩西葫芦,每亩地至少有1500元收入。

  不远处的几块田地里,小小的柴胡铺在地上,绿色枝叶郁郁葱葱。张彦强说,今年村里还在这些治理好的田里试种了79亩柴胡,目前长势不错,明年就能收获了。

  赵军介绍,隆德县甘渭河流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成功修复338.96亩耕地,借助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一系列精细工程,将以往的滩涂地及碎田转化为连片良田,在实现土地生产率跃升之余,更加适配机械化种植,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768.53亩果园也在补植新苗、果木嫁接和基础设施升级的精准赋能下,再现活力。

  同为矿坑修复,泾河支流颉河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也完成“焕新”。该项目更侧重于生态复绿。项目一标段处,清澈的颉河如同一条银色绸带,向前蜿蜒而去,河水一侧,起伏的峰峦覆满绿色,其中一处山体上,仍隐约能看到一个三角形的轮廓。

  “这里原本是个砂石坑。”泾源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杨蓉介绍,曾经常年开采让这里一度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地形地貌与周边景观极不协调,乃至严重影响到泾源县的旅游文化整体布局。对此,泾源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要求,争取2479.88万元资金,于2024年4月起实施泾河支流颉河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如今,修复完毕的一标段经历陡坎削坡复绿、坡面整治、生态绿化等一系列工程措施,绿意重现。“现在344国道还有泾河沿线的视觉景观和这段一样得到全面提升。”杨蓉说,项目恢复429.45亩植被,新增166.2亩植被,区域生态功能全面改善,水土保持能力也显著增强。

  “环境变好了,来露营的游客也多了。”泾源县香水镇沙南村党支部书记于有明笑着说,去年沙南村建起露营基地,以自驾游为主,加上县文旅部门的大力推介,区内外游客明显增多。

  “2023年以来,我们申报实施六盘山‘山水工程’项目,生态保护修复面积为183万亩,概算投资为51.0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亿元。”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宏斌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林草生态修复、河流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态安全与保护修复监测等六类工程。截至目前,规划实施的103个项目中已完工项目超过40个,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达到138万亩,六盘山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高。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初步测算,六盘山“山水工程”项目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8万亩,减少入黄泥沙38.81万吨;新增造林面积11.11万亩,固原市森林覆盖率由2023年的16.07%提升至17.74%;治理退化草地修复面积2.74万亩;实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动态清零。2024年,固原市入选“自然城市”。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五五”期间,我区将充分借鉴和挖掘六盘山“山水工程”经验做法,谋划罗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实施罗山生态屏障重点区域修复、清水河及苦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毛乌素沙地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生态修复、哈巴湖等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农牧交错区退化森林草原生态修复和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记者 张唯)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